-
【风险提示】国庆假期将至 谨防消费陷阱
2022年国庆节将至,安阳市消费者协会、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中心结合近期消费热点,发布消费警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消费安全,科学、理性消费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9/28
-
【风险提示】刷单“跑分”危害大 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“黑手”
近年来,湖北省针对学生及未成年人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上升,特别是受疫情影响,网课时间增多,学生接触网络增加,被骗群体向低龄化蔓延趋势明显。
专栏风险提示
法治日报|2022/09/20
-
【风险提示】当心炒作纪念钞投资骗局给老年人“洗脑”
目前,9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深圳南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专栏风险提示
法治日报|2022/09/15
-
【风险提示】流调电话牵出洗钱犯罪?“冒充公检法”诈骗再出新套路!
同一个陌生电话,在拒绝两次后,被骗人担心会有急事,还是接听了陌生电话,没想到落入诈骗陷阱。
专栏风险提示
天津日报|2022/09/09
-
【风险提示】精准剧本“杀”牵出诈骗灰色产业链
网络诈骗加速迭代,手段更为专业,分工越发精细。面对网络贷款、网络刷单、杀猪盘、冒充客服退款、冒充公检法等老套诈骗套路,很多人能识破骗局。
专栏风险提示
工人日报|2022/09/07
-
【风险提示】谨防冒充“交管12123”发送短信的新骗局
8月25日,兰州公安交警提示驾驶员注意,一种新型诈骗出现了。一旦发现被骗,请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和更改密码,保障资金安全,并在第一时间报警!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8/29
-
【风险提示】动动手指就能赚钱?警惕新型刷单骗局!
办案民警介绍,当受害人把第一笔金额汇入公益账户后,诈骗嫌疑人按原承诺进行返利以取得受害人信任,然后提供新的平台信息给受害者,并诱导其将更大的资金汇入指定的收款账户,以此进行网络诈骗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8/18
-
【风险提示】警惕朋友圈中的“潜伏好友”冒充家人领导迅速骗光你的钱
某企业会计小欣突然收到一条微信好友添加请求,对方名字、头像,甚至朋友圈背景都和自己公司董事长一模一样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8/08
-
【风险提示】警惕!假期兼职,小心这四类网络求职诈骗
眼下,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时候,此外,也有不少在校学生选择在假期兼职。警方提示,不要轻易交钱给招聘平台或中介机构,也不要将身份信息随意外泄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7/27
-
【风险提示】谨防养老诈骗风险
老年人耳根软,是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。
专栏风险提示
中国江苏网|2022/07/14
-
【风险提示】“公检法”来找你?这是陷阱!
近日,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警方帮助居民及时识破冒充公检法骗局,成功避免她遭受财产损失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7/04
-
【风险提示】领现金、高额返利全是套路 警惕有19名老人损失近70万元
对此,法院将继续扎实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,依法严惩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的违法行为,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,同时强化普法宣传,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6/21
-
【风险提示】电诈套路多,如何防,怎么破?
正规的退款退货,款项会由支付渠道原路退回,不需要买家再提供银行卡号,不会索取验证码,更不会以验证为幌子诱导其下载各种网贷软件贷款转账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6/10
-
【风险提示】一觉醒来收到一堆银行扣款短信?专家支招防范“非法短信嗅探”
专家表示, 二是收到异常验证码短信,此时应立刻关机或设置进入飞行模式,及时冻结相关银行账户及第三方支付账号,最大程度防止损失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5/31
-
【风险提示】谎称“流调”套取个人信息?提防借疫情实施的诈骗
前不久,王女士接到自称是“流调人员”的电话,说她在疫情管控地区入住了某酒店,要被隔离14天。针对这类情况,警方提醒,流调电话基本都是通过本地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,绝不会是境外电话.一旦遇到这样的“防疫工作人员”,公众就要擦亮眼睛、提高警惕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5/18
-
【风险提示】小学生玩游戏被骗七千元 警惕网络诈骗盯上中小学生
前不久,一名12岁的学生在使用其父亲手机玩一款小型游戏时,收到了一条打着“免费领游戏皮肤”的消息。”警方提醒,作为家长,一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、社交软件上的监督与教导,平时多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,也建议家长不要轻易开通免密支付、刷脸支付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4/24
-
【风险提示】天天团购抢菜难?小心遭遇诈骗!
新冠肺炎疫情“倒春寒”下,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抗疫工作,不少市民自觉配合足不出户,居家办公或隔离,齐心协力、共克时艰。但在这个特殊时期,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防护用品、生活物资的购买需要,千方百计实施诈骗。不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不要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、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4/12
-
【风险提示】骗子借“退货”诈骗,警方耐心劝阻保住3万元
3月20日,海淀公安分局双榆树派出所接到分局反诈中心转递线索,一名事主疑似正在接听诈骗电话。按照劝阻员的提示,陈先生赶紧将银行卡注销,清理手机下载的诈骗软件、陌生微信好友,并在民警的指导下下载安装了“全民反诈”APP。如果遇到电信诈骗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,积极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29
-
【风险提示】揭秘“无货源开店”骗局:无本金、无囤货、无风险就能赚钱?
所谓“无货源开店”,就是店铺经营者没有现货,等有顾客下单,店主再去上家下单,由上家来派单发货。“无货源店铺”本质上是中间商,对货源并不了解,如果售卖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缺陷,他们需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.但由于其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专业实力,往往难以提供售后服务...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17
-
【风险提示】充值容易退费难,预付消费要理性!
刘女士家住江夏欧亚达广场附近,去年上半年,该商场内开了一家“任意健身会所”。通常,市场监管部门遇到此类消费纠纷,会帮助消费者进行协调,如协调难以达成一致,则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。
专栏风险提示
信用中国|2022/03/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