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信用信息
-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
- 站内文章
发布时间: 2025-08-19 11:25 |来源:信用中国 |专栏:诚信文化
旅游旺季,“扎胎”与“扎胎钉”频现热搜。有游客自驾时轮胎莫名被扎,景区周边“恰巧”有高价修车点;有民宿周边屡现“事故区”,背后指向特定救援车辆。这些小小的钉子,扎破的不仅是汽车轮胎,更是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与地方苦心经营的旅游口碑。“扎胎钉”的背后,往往藏着扭曲的利益链条。
整治“扎胎”乱象,需跳出“一阵风”治理。技术上,在事故高发路段实现监控全覆盖,让不法行为有据可查;监管上,对景区周边修车铺、救援机构开展常态化排查,深挖“异常客源”“天价收费”线索,形成“不敢为”的震慑;制度上,建立旅游行业“黑名单”,明确惩戒标准,让失信者一处违法、处处受限。更要畅通投诉维权“绿色通道”,让游客诉求有人接、有人办、有回音,传递“游客至上”的温度。
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力,系于诚信。一颗钉子虽轻,却能称量地方治理精度。旅游经济要行稳致远,就得让“赚快钱”的小聪明让位于“谋长远”的大格局,让“算小账”的短视算计臣服于“顾大局”的长远眼光。唯有守住诚信底线不松动、织密监管网络不松懈、厚植服务意识不懈怠,才能让每一位游客来得放心、游得舒心、回得开心。